音乐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论文>> 正文

谈竖笛教学对农村小学生识谱能力有效性的培养

2011-12-15 23:14:30 发布人:lwcool 作者:张涛 人气:
[打印] [评论]

都镇湾镇庄溪小学  张涛

在县教研中心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申报承担国家级《山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育价值研究》 音乐器乐课题,后经过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结合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的实际,在县研训中心田玉红老师多次亲临指导下,根据总课题几经琢磨确立《竖笛在培养农村小学生识谱能力中的运用》为我校研究的子课题。课题主要思索如何通过竖笛教学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谱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更广泛的兴趣。以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开发学生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目标。现就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 提高研修教师能力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村联办的中心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始终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山里的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享受正规的艺术教育,学校领导在人力急缺的情况下,从2003年秋开始配备了专职音乐教师。课题确定之初,学校成立来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在研修中总体协调与指导工作,以音乐教师为主的课题研修小组,着手于实际,制定可行性方案,制定分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准备及研究初级阶段、深化发展阶段、物化成果阶段),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的素质,尽快适应课题的需要,学校在资金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及时把音乐教师送到县、市参加各类艺术培训,并组织参与研修的教师进行校内器乐培训。宜昌市举行的第七、八届黄鹤美育节,我校音乐教师参与培训并授课;2006年市器乐教学开题会在我县花坪小学举行,我校特派音乐老师参与。通过这些培训,使他们从中获取新理念、新方法。同时还在学校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中,让音乐教师承担牵头的任务,使他们的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是充分调动学校所有的老师都积极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像我们学校的高科扬老师、林俊老师、向志香老师、余李艳老师、李艳芝老师等都可以说是学校艺术专业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除研究自己所授课程以外,还积极投入课题研修,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在课题开始制定方案时,县研训中心教研员田玉红老师多次亲临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和我校音乐教师的经过反复酝酿推敲,制定可行性方案措施。正因为如此,使得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这一个和谐共享的研修发展氛围。为课题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现状 制定课题具体措施

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境现状参差不齐,尤其是五六年级,分别来自三个教学点,音乐基础知识严重缺乏。面对这样基础的学生,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课题总体实施方案,即“准备及研究初级阶段、深化发展阶段、物化成果宣传阶段”,并分阶段制定相应目标。在前两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高音八孔竖笛的基本吹奏指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关于拍号、节奏、节拍、音名、唱名、力度、速度等方面的乐谱知识和技能,使识谱与吹奏技能提高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吹奏技能的提高与识谱和唱歌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了简短乐句创作。逐步提高学生音乐索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后一阶段主要是以物化成果为主,形成一套系列的、操作性强的学校器乐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为最终目标。

首先我们是对其准备实验的三个班进行基础调查,总人数156人,其中有112人是从其他学校升级到我们学校的,在这112人中,对于竖笛的认识可以说基本为零。更别说识谱了。在调查中,还发现,他们的音乐思维空间极其狭小,歌曲储存量也小的惊人。能知道的歌曲也就那么仅有的几首。看着这些,我们放长准备时间,一边敦促学生购买质量稍微好一点的竖笛,一边组织研修的教师进行突击器乐训练。其次,根据我们学校的教师不在校内住宿这一现实,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认真授课,课后认真反思的模式。每学期开始教导处就安排学期研修活动中有一定量的器乐教学公开课。听课后,对每一位教师的器乐教学从教师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从听课者的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的评、品。以此提高教师的器乐教学水平。再者要求每一位参与研修的教师积极的撰写心得文章,认真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以此来推动学校器乐教学对学生识谱能力提高的研究。

三、立足阵地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我们学校,虽然没有单独成立艺术研修组,但却从整体上调动了各位老师参与这个课题研修的积极性。每一学期开始,学校教导处就会专门计划几节课组织大家来听器乐课。由此,我从备课,到说课,到上课、再到大家评课,一步一步向大家充分展现课题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状况。到目前为止,我在学校上研讨公开课已达十多节。如《买抱歌》、《牧童谣》、《其多列》、《对花》等。其次,我就如何将八空竖笛学习与学习节奏、与识谱、与唱歌、创造等密切结合,通过竖笛演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2007春季,田玉红老师到我校指导并检查前一阶段的工作,我执教的《蓝天下的羊群》,无论从课的设计,还是学生的表现,都受到全体老师和教研员的好评。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我课题的研究状况。

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竖笛学习当中,练指手法、呼吸方法、气息的运用都是基本功。这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学者往往手指不够灵活、按孔不严实。所以,每堂课前我给学生安排了“听唱吹编小乐句”的指法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吹奏指法,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

竖笛的吹奏中气息的运用至关重要,它是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与它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气息的把握也是竖笛吹奏中最难的一环。把握好气息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我首先从学生容易吹奏的“765”开始教学,然后依次过渡到“432l”,让学生循序渐进感受气息的多少、气息力度对吹奏效果的影响。最难得是“12”两音的气息控制,很多同学在吹奏中容易出现哨声。于是我在教室里点上蜡烛,让学生在“吹蜡烛”和“吹手指”实验中感受气息的恰到好处,吹蜡烛时火苗颤动不熄灭;吹手指暖融融的。在进行长音气息练习时,我先给学生练习慢速情况下每4拍换一口气,逐渐增加拍数换气。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练习,学生的呼吸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1> <2>

上一篇文章: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文章: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