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他独特的特点,思想品德教育更注重对人的思想、品质及道德观念的培养,而知识性却退居其二了。而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在不断的扩展,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经历,在审视、分析、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的、有意识的积累生活的经验,从而能自主的正确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以一个实例讨论说明。 初一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大部分学生还处在适应阶段,甚至许多学生还保留着小学的习惯,其中自然包括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也正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一天,在去初一( 2)班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见一个(2)班的学生正在楼道里吃香肠。学生看见老师来上课,便把香肠大口的吃了下去,顺手把“肠衣”抛向了窗外。但“肠衣”没有飞出去,却落到了窗框上。大家都进教室了,老师便把“肠衣”拿在手里也进了教室。在大家都坐定之后,老师向大家发布了一条招领启示:“现有一红色衣服,由于恋主不愿意被抛之窗外,望主人速来认领,”然后就把“肠衣”高高地举了起来。全班的学生无一例外的都抬头注视着老师的手里,大家一看老师手里的“肠衣”就都明白了,在大笑之余也都讨论了起来。有的说:“这是谁呀,污染环境!”有的说:“丢咱们班的脸!”有的说:“他怎么不把自己的衣服扔了呀?!”也有的说:“这可能不是我们班的同学扔的!”大家在讨论之中种种思想便都展露了出来。这时(2)班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同学站起来,特别不好意思的上前把“肠衣”领走了,并用纸包起来放到了自己的桌兜里。恰好我们那天要讲“创建新集体”,于是借这件事情就开始了我们的讨论:应如何看待这类事情,我们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新集体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可以说各种观点都有。大家首先提出来的就是: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珍惜我们的班级荣誉,不做有损班级形象的事。而提出这个观点的就是那个“肠衣”的主人。还有的提出:我们要互相团结,如果同学有做错的地方就及时提出并帮他改正,有事情要团结一致,让班里的每个人都能快乐成长。有的人还说: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们不但不能损害它的形象,而且我们要各尽所能为班级建设作贡献,做好事。学生们除了在班级建设中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有些学生也提出了其他见解。有一个同学发言说:我并不是谈班级建设,而是说“做人”。听到初一的学生说出“做人”两个字,老师非常高兴。这个学生说道:人无完人,尤其是像我们这个年龄,身上有很多缺点,也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要不断的主动去发现这些不良的习惯并改正它,让自己优秀起来,做一个优秀的人!而且我们看待别人也不要因为他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就看扁他,我们要告诉他、帮他改正。在这个学生发言过后,老师也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很赞同同学们的意见,尤其是最后一个同学的。象咱们班扔“肠衣”的那个同学,虽然他的行为有些不好,但事后他敢于承认错误、负起这个责任,并且他还从这件事中总结出了教训,这是非常值得表扬和提倡的。我相信他也能和大家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老师把这些话说完了以后,学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为那个犯了小错误的同学响起的,同时也表现了同学们对这件事的态度。 在这件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却都是他们对这件事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他们的结论是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得来的,也必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就我当时要上的“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来说,虽然没有按课本所安排所列举的那些方面来进行,但学生的发言却囊括了课本中所有的内容,并且作了自己的诠释,甚至课本中未曾提到的,大家在发言过程中都有所涉及,如“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更关键的是学生在思考、讨论、发言过程中,真实地去体会去感受、全心的去对待,而得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结论。这就是从生活中来,这要比他们去接受一个结论强得多,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堂课的进行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应如何进行班级建设,而且有一些学生对如何看待人或事、如何做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正符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没有章节,没有单元的,它是贯穿在一起的,是贯穿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的。尤其是随着新课改、新教学、新形势的不断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它更注重思想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更注重思想的引导与发展。当然其中还贯穿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分析事物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从生活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能力,以及所学各种知识(观念、方法、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等等。这些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都要有所体现。 在这个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老师的无形引导的重要作用。在案例中老师抓住了学生的一个不好的行为,但没有去简单的批评或严厉的呵斥住他让他捡起来,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契机展开讨论、让学生去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让当事人作为其中一份子参与进来,但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能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否则就会不利于讨论的开展及学生思维的发散。并且当事人有了自己正确的认识后,老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这样做有其重要的作用: 一、 表扬他的行为就是在肯定人从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的过程,强化了不断更新进步而淡化了其已经犯过的错误,从而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印象:在生活中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吸取教训就会进步,就会得到肯定。这正符合学生的心理――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在这种无形的暗示中就起到了一个思想引导的作用。这层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 表扬他的行为对当事者本人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不但不会在其心中形成什么阴影,而且会激励他,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去总结、再进步。
上一篇文章: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文章: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小议
相关文章
-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2005-11-30 1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