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在高中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课程的内容上讲,它通过视唱、听觉和听写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和感受力,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水平,最终能够为进入更高层次的音乐专业院校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专业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合理运用数字音乐技术并在高中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创设新教学模式,已成为高中音乐理论教学的重要突破。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合理运用即为高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扎实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教师自身的认识面临新的开拓性认识。本次主要针对数字音乐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对高中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普通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基础有效培养谈谈拙见。
关键词 数字音乐技术 多媒体设备 高中 视唱练耳教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已逐步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学习交流。在学校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司空见惯,基本普及:在高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凸显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清晰的视频,优美的声音等等都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极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高中音乐专业教学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在专业理论等教学中还存在“一台琴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对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际教学中学生显得有些被动。合理利用新技术有效促进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字化音乐教学的需求
数字音乐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是数字化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数字音乐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音乐制作软件和外接设备如: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源、调音台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这些条件是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教学所需要的。作为高中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等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大多数中学已经装备的现有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等)就可以进行。这样教学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视觉效果好,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及准确性,是一般人力所达不到的。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EarMaster、Auralia 、BAND-IN-A-BOX 、Finale等)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即时更换所需音响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高中视唱练耳教学如何应用数字化条件
1、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基本是沿用的90年代的高等艺术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台琴、一张嘴、一排排学生),也就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高中学生,在基本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采用填塞式训练。由此在专业教学中: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达到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要求?等等问题凸现出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学生对可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再者,在以钢琴等作为主要辅助工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视听技术训练是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由此造成了——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等等,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高考音乐专业技能考试等方面都无法保证。现在的高中生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一台简单的计算机就可以把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节奏上的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丰富的展现出来。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科技技术面前,学生早已经跳到了现有教学模式之上的层次,他们何以会对传统教学模式感兴趣。
学以致用是学生最好的体现机会,同时也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源泉。如何让学生学了就能感受到他的进步,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能很好的发挥和利用是学生所追求的,这也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时代要求。计算机的编辑能力足以使我们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视唱练耳教学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必将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积极运用呢?
上一篇文章: 让兴趣贯穿音乐课堂始终
下一篇文章: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初步尝试
相关文章
- 浅谈电脑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7-2-11]
- 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7-5-11]
-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07-5-15]
- “溯源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07-2-11]
-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 [2007-5-15]
- 愉快教学法在盲生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07-5-15]
-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6-6-7]
-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005-12-26]
- Powerpoint2000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6-6-7]
- TBL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