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从而爱上音乐课,我觉得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的音乐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境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一、创设视听的美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
此论文获2005年江苏省和谐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池塘,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一动,创造效果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边唱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能更好的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的效果
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例如:在教授孩子感受力度中,我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并随音乐轻轻律动,感受催眠曲的风格特点,而后,再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雄壮有力,然后,又通过踏步走、队列的适当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首进行曲。欣赏课中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情绪、风格特点。
2、敲击节奏乐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音乐教学中,运用节奏乐,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提高孩子拍击节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器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增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的乐器如三角铁、小铃、双响筒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又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我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海底世界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奥妙无穷,培养了乐感。
3、画一画的效果
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例如:在教学欣赏《水族馆》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画海底世界,顿时热带鱼、海星、贝壳、珊瑚、海草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鱼儿们围圈跳舞庆祝狂欢节的景象。通过听和画,让小朋友们明白海洋世界并不是黑暗沉闷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的确,艺术是相通的,他们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4、情景表演的效果
由于低龄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歌曲《保护小羊》教学过程中,首先装饰一下教室,把它变成动物的家,黑板上粘贴动物画片,孩子们头戴小动物头饰,又根据音乐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5、音乐游戏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教唱《我是小鼓手》中,我让孩子们边唱边跟着音乐节奏敲鼓,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在音乐课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质的良好途径。
三、丰富想像
和所有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也必须从直观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因此在上音乐课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如《龟兔赛跑》,通过熟悉龟和兔的两段主题音调,及教师语言的引导,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并能深刻的理解《龟兔赛跑》的寓意。此时,想像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上一篇文章: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文章:浅谈数字化音乐技术在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 [2007-5-15]
-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之开放教学 [2007-5-15]
- 小学音乐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7-5-15]
- 关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感想 [2007-5-15]
- 谈音乐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2007-5-15]
- 谈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 [2007-8-23]
- 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初探 [2007-5-15]
- 高中音乐鉴赏课创造性教学 [2007-5-15]
- 在自信中发挥创造力,让音乐伴随学生成长 [2007-7-29]
-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00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