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体育教学论文>> 正文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探索

2008-4-11 发布人:lwcool 作者:王芳 人气:
[打印] [评论]

江口小学  王芳

 

    一.问题提出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从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来看,需要自主性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由此可见独立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要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学生,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与经历,逐渐把他们培养成为在认知情感,社会领域结合发展的独立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既发展自己的禀赋,热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身心健康,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体育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学会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线路,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为此,我们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探索实践。

 

二、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方法

1.实验的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两个年级中(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

2.实验时间:2004年4月~2005年6月,约为一学年

3.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有关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自主能力培养的理论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

对本校学生有关体育的认识,参加体育活动自主能力等问卷调查。

(3)    访问法

对体育教师、学生关于体育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座谈访问。

(4)    实验法

采用平行班级实验对比,新旧教学方法比较实验

(5)    行动研究

本课题主要采用教学实践的方法,制定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行动方案,并随时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变化发展的状态。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体育中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随着二期课改不断地推进与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正在被全体教师所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已成为教学目标的新趋向,人的素质提高应该是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这种学习包含着终身学习,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讲,就是终身体育,因为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不断有学习能力的人,我们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与锻炼的方法,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基础所在,也是人的素质基础所在。

2.学会自主学习是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早在60年代初,日本首先提出了终身体育的观点,强调体育不单是发育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而是贯穿一生的生活内容。现代文明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危胁,养成终身体育的需要显得越发重要,我们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自我锻炼的方法与习惯,培养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所以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掌握自我锻炼与自主学习。现行的体育教育比较注重于课堂中的学习,注重于跟着老师学,只重视学生在校时间的身体素质提高,同时也由于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规定性,规范化,以及过多地强调统一标准,教师有时过多地考虑了应试教育,因此忽视了体育方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我们所进行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就是为了很好地解决学生体育方法与体育能力的提高。

3.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比较注重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课堂上集体性游戏的合作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缺少互相之间的沟通,缺少课堂社会交往的时间,缺少心理上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大量的自我学习机会,让学生有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与同学之间互相交往和讨论时间,培养一种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争议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效发展与同伴、教师的技能交流,同时也有效地培养社交方面的能力,对心理健康大有帮助,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更有一种深入个体研究机会,体现个性发展的可能性。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的探究掌握浅显的体育的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技能,促进认知、情感、社交技能的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体育教学比其他学科更能体现出一个集体配合的精神与要求,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有帮助。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教学的要求相对统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相对一致,那么采用完全整齐划一的授课形式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内容时,其状态和基础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应该在集体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选择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本校一年级新生中,个体差异尤为明显,因为本校特点是外地生借读较多,由于外地生没有去过幼儿园,行为习惯、课堂常规根本就不懂,连起码的原地拍球都不会,而本地学生都受过学前教育,两者相比较基础明显不等,由此如果让学生一起学习原地拍去球这样教师就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吃不了”而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使得多数学生没有练习的积极性,那么老师在安排教材内容时,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例如,原地拍球教材内容安排,(1)单手不间断连续拍球;(2)两手交换连续拍球;(3)各种花样拍。让会的教不会的,或让会的学生玩各种花样拍球,按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效果怎样呢?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内容进行练习,既带动了不会的学生快点学会,又让会的学生充分动脑。玩出了种种花样,玩出了个性,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样一来,学生的练习兴趣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1> <2> <3>

上一篇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
下一篇文章: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