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体育教学论文>> 正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策略初探

2008-4-11 发布人:lwcool 作者:严美玲 人气:
[打印] [评论]

三乐学校    严美玲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世纪,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的改革力度很大,也非常迫切,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应“学会”些什么。自主学习、合作向上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以及自己对以往的动作经验,结合教师对所要学的新动作的简要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讨论,在自我的探索中学习技能、技巧,从而来掌握动作。教师起指导、帮助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所学动作规范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与内容等,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和探索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源泉。

二、研究过程及体会

(一)自主学习与环境氛围

自主有“自己做主”的意思,它表现出由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的因素。在问卷调查中,有57%的学生喜欢在学习中自主,这说明了学生对主动学习的肯定。如何实现目标?实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途径由谁来做主呢?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作出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与方法去达成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是茫然的,不知所云,或人云亦云。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这个项目”,但学习起来却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难以达成目标;有的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兴趣”或“运动细胞”,但却并不了解自己等。这些可能与我们长期的“被动式学习”以及对个体的关注较少有很大关系,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扼制,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选择,关注学习个体,引导和帮助学生优化选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励个体。

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看,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合作学习存于自主学习中,没有自主学习,没有个人学习的高度责任感与目标,合作学习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的结合。在合作体中,个体的目标、责任、独立性与主动性是完成共同目标的基础,否则,共同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在其他学习方式中离开了个体的能动性也同样是难以实现其学习目标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其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形成学习的合力。

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学生需要与兴趣。需要产生兴趣,“兴趣引起活动,使个体积极化”,这一点很多的教师也比较清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往往漠视学生的需要,以致学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视和发展而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和情绪。如,我们在一次合作学习的游戏中,以观察两人的协作情况和全组合作精神,两队学生进行夹球接力赛,由两名学生背对背夹住篮球往返交接,很多的同学也有兴趣,但部分同学想练习拍球,因而在活动中是“身在唐朝心在汉”,最后导致合作游戏根本无法继续下去。由此可见,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与选择,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内在动力就难以支持。因此,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才能获得其内在动力的支持,才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平等的教学环境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平等本身是一种价值,它意味着一种地位或关系的对等,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人格价值的体现。有专家说:“最好的学习都包含有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在实践中发现,平等的学习环境也最能体现放松、行动、兴奋、情绪和乐趣。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有较多的不平等现象,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经常以“师尊”的姿态在学生面前,甚至学生只有服从的义务,在过去的教学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平等现象,如能力、体力、气质等差异,使学生感到一种莫明其妙的威胁,这也造成了某种不平等的因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意愿可能被扼杀,自主能力、探究和创造精神可能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第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课堂。和谐健康的课堂应是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独立、平等进取,让学生感到一个宽松的没有威胁的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教学环境,在学习中成为自己的主人;第二,尊重差异,赏识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才能逐步缩小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比较注意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中的示范、组织等都成为这部分同学的专有权,很多的同学似乎只能欣赏和模仿,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其他学生带来压力,或给其他学生找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异较大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如像父母关注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孩子每前进一步,都给予赏识的目光和鼓励,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必然会得到发展。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与内容等,即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社会适应性。

1、学会认知和做事

自主学习要体现“自己作主”价值,就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方法等的选择与提出,这是一复杂的过程;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去面临和解决很多的学习问题,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能力与学习经验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的选择与探索,丰富其知识与经验。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内容与目标,如我校充分利用室内课让学生设计与交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或辅助练习方法,因为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相关资料的信息,某动作的辅助练习等,学生的充分动手和动脑能较好地发展其能力。


<1> <2>

上一篇文章: 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活动类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下一篇文章: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自主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