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
临澧一中政治组 杨金媛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新时代的象征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思想政治课以它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特点,首先贴近并融入了网络。大到“9。11”事件,小到一元钱诉讼,网络涵盖了思想政治课中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宗教和国际关系等一切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1. 网络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得以延伸
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和校园的今天,教学设计、课程实施需要更广泛地考虑到网络信息时代教学的新特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理念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合理的引用媒体与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向课本外延伸。在上“企业经营者素质”一课时,如何使远离企业的高一学生感受到企业家的人格特征和思想业务素质,这是上好课的关键。依托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上下载大量国内外企业家创业过程的成功案例,使经营者素质真实直观地在课堂上得以展示。新浪网中曾会集介绍了李书福等一批当代企业家,他们面对变革而展示的那种从容、理智、敢冒风险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对企业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如果说教材为企业家的素质概括了其中的基本要素,那么网络则提供了反映企业家基本素质的具体而典型的形象。课堂教学借助网络而得以延伸从而更趋完美。
2. 网络使教学评价向能力转向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强调开放性。单纯的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检测其知识量的积累,或经过习题训练后熟练程度的高低。在网络背景下,学生对信息的阅读、选择、处理,使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客观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创新精神的自我成长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网络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被打开,并以最快捷的方式传播着。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只重分析理解,忽略知识来源和应用的维持性教学必将导致思想的僵化、视野的狭隘。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像、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对各种信息正确判断、选择、理解及应用信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WTO对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网络中关于WTO的信息铺天盖地。从国际反响到国内对策,从历史过程到今天的利弊比较,从产业结构到人民生活,各种信息在各个环节上相互交错。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来说明企业应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完全不同于封闭条件下给予现成的答案。此时的学习评价,就是看学生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信息的“选择”能力,在这里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能对学生的“选择”作一归类,概括成几个选择方向,并对选择理由作些评价。这就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这种“选择”与“归类”客观上就是一堂以社会(网络)为背景的带有研究性的教与学评价的“实践性”标准。
3. 网络使师生双方向平等化转变
思想政治课以它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特征融入了反映时代生活的网络,使师生双方的平等关系首先凸现。教材中关于国际关系、市场经济、社会制度的教学内容均与时代生活中的热点紧密联系。诸如申奥成功、“9.11”事件、中国入世等。而师生所面对的热点信息,因为有了网络使之在机会、时效、范围上变得完全平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人们普遍认为教学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交互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人—机—人”的交互模式。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传递者、权威象征者的传统作用减弱,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课程的设计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的作用逐渐增强。面对网络,师生们都能平等地交换信息,分享资源。这里没有非接受不可的权威,没有垄断性的学说。这种平等化的直接结果是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依托网络在时空上超越了课堂范围,加快了知识增量与更新的速度。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个体不断的获得信息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平等的自我学习。
4. 网络使辩证思维方法得到强化
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客观与开放。而这个特点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与消极,正确与错误,健康与颓废,进步与反动,科学与迷信同时客观、开放地呈现在师生面前。如何客观、辩证、全面地处理信息,认识问题是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又一全新的问题。诸如2001年1月13日,CCTV网站《实话实说》节目关于武汉野生动物园发生的怒砸有质量问题的奔驰车事件,事件涉及入世背景下一系列市场关系和市场问题,包括用户与商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问题,法制问题,社会文化背景问题等。一个简单的产品质量纠纷引发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不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虽然讨论没有一个是非曲直的结果,但不同的人却有自己不同的认识,这就是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最鲜明的表现。它迫使学生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直线思维方式,不得不以立体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辩证思维方式去处理各种信息。面对开放的信息,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不同的观点,全面地认识现实问题。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客观要求强化辩证思维方法。网络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日益强烈,“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将在网络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与意义。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思想政治课将在网络条件下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提高能力的论坛。
上一篇文章: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下一篇文章: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及策略
相关文章
-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06-7-16]
- 试论政治课教学活动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2006-7-24]
-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07-4-4]
- 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实践 [2005-12-26]
- 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 [2005-12-26]
-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2007-10-12]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2005-12-26]
- 浅论旁科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07-1-19]
-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2007-12-17]
- 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提问 [20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