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政治教学论文>>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

2007-12-17 发布人:lwcool 作者:徐志华 人气:
[打印] [评论]

 

                  城桥中学  徐志华 

今年是全面推行思想政治新教材的第二个年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认为高中政治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实现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今年的高一政治教材与去年相比,框架结构不变,知识点略有删节以及顺序的调整,这使得教材安排更合理,知识点更集中。比如去年高一政治教材第一课第三节第二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前一框《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联系不大,且在前言第二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已讲到,所以今年的教材便将这一框删除。去年教材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与第二框《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有着内在的联系,今年的教材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并入第二框《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去年教材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这一框讲到提倡艰苦朴素,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费倾向,如攀比消费、炫耀消费,但这一内容应属于第二节第二框《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中的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今年的新教材便将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归入第二节第二框《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这就使得教材条理更清楚,知识点更集中。

因此教师要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思想品德状况和心理特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确定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教学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弥补教材内容的某些不足。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注意深浅适度,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任意加深难度。

例如,教学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内容时,我分析教材发现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的第二框《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有许多知识来自第二节《学会合理消费》,(1)第51页《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第二段讲到“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的消费结构就属于第二节《学会合理消费》的第一框《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2)《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中谈到“生活质量的高低,首先与精神消费状况相关。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一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这是消费结构的分类。(3)《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中讲到“提倡艰苦朴素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里内容太过空洞,如果将第二节《学会合理消费》的第二框《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中的攀比消费心理、炫耀消费心理等联系起来讲,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并结合学生的校服实例,使同学们对校服有正确的认识。(4)第一节《倡导适度消费》的第一框《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中讲到可支配收入包括消费和储蓄以及影响二者比例的因素,其中消费多少,这与家庭的消费支出项目有关,与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有关,即消费结构问题。因此,从《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是可以过渡到第二节《学会合理消费》的第一节《合理消费与消费结构》。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教时对第二课的第一节与第二节作了顺序上的调整。

教学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的第二框《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的内容时,我先讲《适度消费的积极意义》,再讲《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最后讲《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为,教材讲到艰苦朴素是要反对脱离生产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这与适度消费的含义要求一致。调整后学生更能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艰苦朴素。

又如教学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内容时,我将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第二框《现代产业发展趋势》与第二节《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就业》第一框《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顺序调整。原因是在讲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第一框《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时,学生对我国的三大产业现状有清楚的认识,针对我国三大产业的现状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如何发展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将如何调整,并实现优化升级。这样调整就使得知识点紧扣,衔接自然。而且,教材第88页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随着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三大产业的劳动就业也随之变化,即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决定着劳动力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今年10月份叶伟良教研员来崇明作报告时,讲到“我们教师是否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三维目标设计,每堂课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哪一个目标是重点……” 使我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作出总体设计。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研究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三者整合优化,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需求、教学要求与教学条件,以取得教学实效。不同的学校应既要有相同的目标,又要有不同群体的不同目标。同一班级的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又要考虑不同学力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要有共同的基本目标,又要有可灵活发展性目标。真正落实使每位学生都有进步的教学原则。

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明确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要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标要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相适应。

    制定过程和方法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

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

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有效接受及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一)扩展知识面,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新教材的思想政治,知识面广,更新快,紧密结合时政热点,融入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当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光靠自己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1、在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高一的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很多法律知识,消费者的权益,劳动者的权益,税收等,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加上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讲解时尽量通俗化,既要讲明白、清楚让学生理解,又不能讲得太多、太深,涉及到重要、简单的法律条文时,完整规范地引用法律条文。例如:


<1> <2>

上一篇文章: 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初探
下一篇文章:低年级思品课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