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政治教学论文>> 正文

浅论如何让哲学走进学生心中

2007-12-15 发布人:lwcool 作者:网友 人气:
[打印] [评论]


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一.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哲学观点的培养,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些理论与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于将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但是,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些学生反映,哲学课空洞,抽象,单调,乏味,学习起来没有很难让人产生兴趣.从哲学课教学实践来看,教师们就课本讲课本,就理论讲理论,一味地满堂灌,大道理一堆,全然不顾学生反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教学自然也就没有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让哲学课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多下些功夫.
一,哲学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忌就理论讲理论,空洞说教.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很显然,哲学讲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而非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哲学决非"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4页,主编:李秀林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四版)它高于具体科学知识,但又深深扎根于具体科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知识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总结.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高高在上的哲学回到现实当中,才能让人感觉到它不是那么的空洞,而是那么的充实,不是那么的单调乏味,而是那么的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的讲解,更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我们能选用一些或是有趣味性的自然科学的例子,或是大家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或是学生身边的鲜活实例,来辅助我们的理论讲解,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这一教学难点,就可借助"伸手抓飞弹"的事例来进行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由于学生在高一《物理》中学过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用它来解释这一事例显然是很容易的.
二,哲学教学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把学生放在完全被动的地位上.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不进行一定的讲解,想让学生把握抽象,深奥的哲学理论是相当困难的.但如果教师一味只顾自己的讲解,唾沫星子满教室飞,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即使你讲得再好,由于课堂没有活力,所以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叶澜先生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②(《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应用》,作者:缪兴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第8期,第23页)怎样做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的内容,真正有所收获呢 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所学内容.而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进入主动,积极的求知状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③(《给教师的建议》第1页,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这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接受的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因而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的具体需求也不一样.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不同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都能看懂的知识,就可不讲,让他们自学;对部分学生掌握或意见不一致的哲学理论知识,可设题让大家进行讨论,辩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补充讲解;对全体学生都不懂的理论,则可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启发诱导.这样就可以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第二,巧妙进行提问,让学生的大脑积极活动起来.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的大脑积极活动起来.尤其是哲学理论,是对各种事物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不是人通过感觉能认识到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去研究,才能让他们对这些抽象的哲学理论理解得更为深刻,准确.巧妙提问就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讲"物质"的含义时,就可首先向学生提问,他们认为什么是物质,物质能不能看得见,摸得着.由于很多学生只对具体的物质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他们的回答往往都是针对具体物质的.这时再结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观点,提问"世界是由你们所说哪一种物质组成的呢 "让学生感觉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显然和具体的物质是不一样的.这样再来讲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给学生以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离不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氛围.在哲学课的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正确看法,同时对他们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教师以上的努力,恰当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哲学课应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即CAI课件的使用,切忌教学手段的陈旧单一.


<1> <2>

上一篇文章: 让思品和生活相结合
下一篇文章: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