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政治教学论文>>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2007-10-12 发布人:lwcool 作者:庄建官 人气:
[打印] [评论]


21世纪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正成为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人类最终会因环境恶化连生存也会丧失殆尽."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要培养具有高标准高质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必须培养对未来生存环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一代学生,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学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其他学科共同肩负起建立全球发展的伦理道德体系和培养环境观念与意识的责任,形成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获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动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有针对性地渗透环境教育.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环境教育渗透的功能定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由此可见,人和世界(包括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功能之一,所以,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功能定位主要侧重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首先,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要"运用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及人生的重大问题."并在这些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环境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教育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深受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与环境的物质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繁衍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还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源,与此同时,自然环境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施加影响.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通过劳动和创造,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逐步发展起来,并创造人类的文明,所以我们要善待环境.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的伦理道德体系.
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全方位,多角度强调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的紧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伦理,环境道德和环境意识.
人和自然构成了一个现实的生态系统,二者是相互作用并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创造的技术圈,智慧圈,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生物圈,今天的人类不得不面对人口膨胀,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特种灭绝,温室效应,能源枯竭及资源紧张等严峻的环境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人们的道德水准有关.因此,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要建立对待自然环境的必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人类开发自然和利用自然更应作出合乎人道主义的评价和必要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而这些是离不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渗透功能的.对于那些严峻的环境问题,教材虽没有完整,系统地作为研究内容体现出来,但已包含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负面影响中,只要任课教师加以深入分析,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最后,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研究领域来看,它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人文方面,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要素方面,两者的相互协调关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教育.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问题,高中政治教材兼而有之,政治课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抓住结合点,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十分广泛,教师只要用心去寻找,挖掘,筛选,就会容易发现,捕捉到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渠道.
首先,在内容上找到结合点:确保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可能性.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不同于专门的环境课程教育的,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即依据教材上的知识内容,针对面临的环境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为此,作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现为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环境教育方面的知识,理清思想政治课教材上的知识和环境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寻找两者的理想结合点,使教材上的知识能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要求更能进一步深化教材上知识,从而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此,我们确定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的线索,即各年级的理论知识与环境教育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另一条是环境教育所要求的线索,即按照环境教育的要求,如《上海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等,找出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内容.然后,把两条线索的内容对应起来,并做到有机的统一,确保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能性.据此高一年级结合教材,确定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高二年级结合教材,确定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注重经济效益,正确处理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等.高三年级结合教材,确定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有:我国的国家职能,宪法与法制观念等.这些均为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伦理意识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1> <2> <3>

上一篇文章: 思想品德课导行教学形式浅探
下一篇文章: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提问